人民日报解读社融增速下降:强监管与去杠杆发挥作用
作者:管理员来源:汇富宝 www.ggie1415.com 时间:2018-07-20 09:42:37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5月份环比多4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3.2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3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总体合理,但在一系列强监管、去杠杆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新增规模逐步下降。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降幅明显,人民币贷款等表内融资虽有增加,但未能弥补相应的融资缺口,而这也是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强监管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数据的变化从一季度开始就表现出来。”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说。
具体分析,一方面,强化表外融资监管,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持续萎缩。从去年12月起,监管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等文件,受此影响,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业务自今年1月以来明显收缩,1月新增规模分别较上月降低1315亿元和1790亿元,此后几个月基本都是负增长。
另一方面,票据承兑监管趋严,银行表内的票据贴现融资超预期。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票据领域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处罚上百笔,罚没金额超7亿元。5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要求银行加强对票据承兑、贴现的授信管理,加强对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业务交易对手的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增长。
同时,地方政府举债受到严格规范,投融资放缓带动社会融资规模下降。此外,今年以来,在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整体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公司信用债违约现象有增多趋势,4月中下旬至5月25日共有9家企业10只债券出现违约,以前期债务高企的民营企业为主。受此影响,投资者对中低评级企业存有疑虑,信用债发行困难,5月企业债券融资由4月的增加3776亿元转为减少434亿元。
今年4月底,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发布,有人认为,资管新规的发布也影响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
对此,中国银行(3.460, 0.01, 0.29%)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从调研情况看,新规发布后,对5、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产生一定影响。但新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银行理财对非标资产投资、金融机构之间资管产品相互嵌套和相互提供通道业务的限制方面。资管新规的市场影响已提前释放,发布后非标投资规模基本稳定。
2017年以来,随着各行业强监管政策的实施,金融机构已开始收缩表外资产规模。宗良认为,资管新规的制定从2017年初至出台,历时一年半,市场已有预期。新规发布后,金融机构着手整改,嵌套类产品和通道业务规模延续下降趋势,但并未出现断崖式的产品收缩,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投资规模也变化不大。截至5月末,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22.3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5000亿元,降幅2%,非标投资占比15%,与新规发布之前持平。
同时,资管新规从期限匹配等方面对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得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受阻,前期积累的债务风险加快暴露,信用违约风险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仍有部分监管政策即将出台,应审慎评估市场影响,合理把握出台时机和执行力度、节奏,避免引发市场异常波动。